海山奇觀 免費編輯 添加義項名
添加義項
位于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海濱,距天涯海角約13公里,面積22.5平方千米,又名小洞天。海山奇觀旅游區,號稱第一山水名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海山奇觀
地理位置
三亞
占地面積
22.5平方千米
餐飲
生猛海鮮
目錄
1景點描述
2歷史沿革
3景點相關說明
折疊編輯本段景點描述
海山奇觀
海山奇觀
古稱鰲山大小洞天,此景乃宋朝吉陽軍知軍發現,后崖州郡守周康,毛奎建之,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該景區有著名的崖州灣、鰲山,兼有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海山相連,相得益彰,蔚為奇觀。江澤民總書記游覽海山奇觀時,對其勝景贊嘆不已,即興題詞"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崖州灣弧弦百里,碧波萬頃;鰲山云深林翠,巖奇洞幽;海岸遍地是神工鬼斧的大小石群。山海之間宛若一幅古樸優美的長卷書畫。游覽區內尚有歷史悠久的名人勝跡,至今留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跡"、"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據《崖州志》載,自元代以來 ,很多文人墨客、地方要人游此地并題詩紀 勝。1962年郭沫若游此,在《游崖縣鰲山》一詩中譽之為"南溟奇甸"。唐代高僧鑒真率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及弟子祥彥、思托等一行于唐代大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日本,海上遇臺風漂流萬里至此登岸,在這里修繕大云寺,傳播佛教文化,留下千秋佳話。如今這里落成鑒真和尚及其弟子的大型花崗巖群雕。宋末元初,中國古代紡織家黃道婆往返崖州灣一帶,將在海南學習的先進紡織技術帶回老家上海松江一帶加以改進并廣為傳播,推動了當時的經濟發展。此外,古香古色的巖瞻亭,可供游人觀日落,看海景。海岸上的奇景,部分已辟為觀賞景點。景區內還有歷史悠久的名人勝跡,至今留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跡"、"試劍峰"等歷代詩文石刻。1962年郭沫若游覽此地時,在《游崖縣鰲山》一詩中譽之為"南溟奇甸"。唐代高僧鑒第五次東渡日本,海上遇臺風,漂流萬里在此登岸,并修建了大云寺,傳播佛教文化,留下千古佳話。如今這里建成鑒真和尚及其弟子的大型花崗巖群雕。此外,古香古色的巖瞻亭,可供游人觀日落,看海景。海岸上的奇景,部分已辟為觀賞景點。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海山奇觀(又名小洞天)。此景乃宋朝吉陽軍知軍發現,后崖州郡守毛奎建之。這里兼有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海山相邊,即興題詞"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至今留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跡"、"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
唐代高僧鑒真率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及弟子祥彥、思托等一行于唐代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日本,海上遇臺風漂流至此登岸,在此修繕大云寺。
在"海山奇觀"石屋右邊刻有"仙梯"二字,每字徑165厘米,為毛奎手筆。附近石壁上還刻有大小洞天詩和王潛和韻詩以及題詞記敘等石刻。傳說郡守毛奎1247年開發海山奇觀景點時,在傍晚時分看到一鶴發童顏、白須飄飄的老人腳踏金梯從 海山奇觀巨石上走過來,毛奎感到驚訝,忙上前向老人施禮,可是老人剎那間卻不見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是碰到神仙了。第二天,毛奎帶領部下在老人走過的地方筑了一石梯,取名"仙梯"。"仙梯"二字為毛奎手筆。 "小洞天"、"海山奇觀"、"仙梯"、"石船記"摩崖石刻于一九九零年被列為三亞市十九處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在"海山奇觀"不遠處,有一巨石被辟為兩半,這便是"試劍峰"。名如其來歷,傳說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于建武17年(公元42年)受命來此平定叛亂,需要把處劍,當地有名的鐵匠給他打造了一把神劍,他用此劍把巨石劈為兩半,此石因之名為"試劍峰"。馬援在歷史上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赤膽忠誠,智勇雙全,為平定南域叛亂,維護漢朝江山統一有功,被朝廷封為伏波將軍。
折疊編輯本段景點相關說明
折疊景點位置
位于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海濱,距天涯海角約23公里。
折疊交通指南
乘乘?谑兄寥齺喌氖≈笨燔,再乘的士至目的地(50元)可在市內乘座"天涯""南山"面包車直達(4元);泰和巴士(5元/人)。
折疊住宿指南
國際大酒店、東方大酒店、金山假日飯店、吉亞大酒店、明日大酒店、中亞大酒店、唐南酒店、陽光大酒店。
折疊娛樂指南
濱海城市夜生活。
折疊特色餐飲
生猛海鮮。
折疊當地特產
生猛海鮮、水晶飾品、珍珠飾品。
折疊相鄰景點
天涯海角、天涯海洋動物園、南山佛教文化。